買信托產品安全嗎?300萬放在平安信托安全嗎?

來源:貿易經濟網時間:2022-11-23 09:29:34

買信托產品安全嗎?

從法律、監管、流程和現實這四個方面進行剖析,說明信托為什么是靠譜的。

法律層面

所謂信托,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作為一種法律行為,不同法系的國家之間有著不同的定義,因此信托的定義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2001年出臺的《信托法》對信托的概念進行了完整的定義: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為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涉及信托的法律法規主要所謂的“一法三規”,指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

正是信托的“一法三規”,規定了信托公司的經營范圍、行為規范;同時對信托公司的設立、信托業務的開展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因此信托公司在實際經營中都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游離于監管之外的機構有著本質的區別。

所以,從法律意義層面上,信托是靠譜的。

監管層面

現在金融業的四大支柱分別是銀行、保險、券商和信托。這四大金融業態,共同構成了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在中國也不例外,根據數據統計顯示,信托業資產管理規模僅次于銀行,高于券商和保險。也就是說,信托是名副其實的正規軍。

信托是受銀保監會下的信托部所監管同時也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因為信托屬于金融這個大系統。

按照規定,信托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除了向董事會提交內部審計報告以外,還要向央行報送上述報告的副本,頻率至少是每半年一次。

所以,信托是在嚴格監管下進行風險管理和經營的機構。

流程層面

和銀行理財不同,信托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產品的生產商,而不是一個搬運工。兩者的流程是有區別的,銀行理財是將客戶的錢聚集起來進行各類產品的投資,比如國債、大額存單、國債逆回購、信托等等,利潤來源是利息差;

而信托公司則是直接開發產品,將投資者的錢募集過來借給給融資人,信托公司賺取的是管理費。兩者的模式,有根本的區別。

準入門檻

現實中,信托公司并不是什么業務都開展的;也就是說信托業務的準入有一定的門檻,也就是政策指引。每家公司的指引對各類業務的開展,都有自己的標準。以政信類項目為例,會對交易對手(融資方)的區域、財政收入、主體評級有一個基本的要求。

準入門檻,是保證信托產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卡。對于不滿足要求的,一概不介入。通過硬性條件的初篩,確保的就是項目可靠,風險可控。

風險控制

產品立項完成之后,就到了盡職調查的階段。所謂盡職調查,就是信托公司的業務經理作為受托人,就信托的融資各項事項展開的現場調查,包括企業的基本資料、執照、法人、經審計出具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等等,還有一些信托公司自己要求的材料。

通過信息收集和分析,形成對交易對手的一個全方面的透視。比如資產質量、經營狀況、現金流、還款能力等等;盡調遵循嚴格的流程,也就第二道防火墻。

調查完之后,還有公司內部的貸審會。由風險管理部門的專業人士進行評估,才能最終決定項目通不通過。這樣之后,還要給監管部門的報備,然后決定是否通過。

下一個階段,就是信托賬戶的開立和合同管理。按照《信托法》的相關規定,信托財產以第三方的形式獨立運營和信托公司自由財產進行嚴格的區分。因此,現實中會有兩個賬戶,一個是內部賬戶,一個是外部賬戶。在得到監管部門批復,還要進行合同錄入;確保后面產品的推介和發行募資。

每一個信托產品都是嚴格遵循業務流程這也確保了信托產品的風險,總體可控。

現實層面

2018年,有這樣一個群體買了很多信托值得關注,這個群體就是中國的上市公司。

近年來,出于對公司閑置資金的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委托理財規模不斷攀升。而作為理財產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托產品在上市公司客戶中逐漸打開銷路。

從wind的數據分析顯示,2018年以來兩市共有89家上市公司進行了404次信托理財,購買信托產品合計規模超過300億元。而去年同期,選擇信托產品進行理財的公司僅有52家,購買產品規模僅在200億元左右。

上市公司購買信托,而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這就是對信托靠譜的最好說明和背書,這也就是現實意義上的信托靠譜。

看到這里,也許很多人對信托產品安全性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但是,2018年信托暴雷事件的陰影,仍然在很多投資者的心中揮之不去。其實,這只是主觀的心理感受。

關鍵詞: 買信托產品安全嗎 信托產品收益率是多少 中融隆晟1號信托安全嗎 300萬放在平安信托安全嗎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虛擬現實產業邁入快車道
下一篇:最后一頁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斗罗大陆肉奴怀孕系统,表妺好紧竟然流水了在线观看,色婷婷五月综合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