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二十一場新聞發布會。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迎偉介紹了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建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情況。
截至2月底 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突破90% 復產人數達到245.24萬人
在新聞發布會上李迎偉介紹,截至2月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突破90%,復產人數達到245.24萬人、復產率61.84%;省級重點項目復工開工率達到66.5%;高速公路收費站除施工暫時關閉8個外,均正常通行,物流車輛復工指數達到65.12;500平米以上的商超開業率達到93.8%、500平米以下開業率為61.6%。
在健全機制強統籌方面,省委在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下增設了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都成立了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全省迅速構建起了省市縣上下貫通、高效聯動的復工復產工作專班推進機制,并從信息報告、問題臺帳、工作督導等方面加強調度,強化了配合聯動、統籌協調。各地也結合實際創新舉措,探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
在密集調研察實情方面,省領導帶隊密集廣泛調研,王國生書記、尹弘省長深入到市縣、企業、項目工地,了解復工復產工作進度、特色做法、問題制約,聽取政策建議,指導各地各有關方面精準落實復工復產各項要求,有效防控疫情風險,針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在制定政策破瓶頸方面,聚焦復工復產中的關鍵“堵點”,圍繞中小微企業發展、援企穩崗、交通運輸保障、健康申報證明、財稅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務實管用的政策。特別是針對當前突出瓶頸制約,2月26日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健康申報證明制度、簡化復工復產申報程序、加強口罩保障、強化重點項目帶動等政策舉措。
在協同發力解難題方面,比如針對用工問題,梳理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清單,集中組織“點對點”輸送農民工,有效緩解了三全、富士康、長垣醫療耗材等重點企業用工難題。截至2月29日,全省外出務工總數達到667.99萬人、占節前返鄉總人數的42.28%,其中省外305.26萬人、省內362.73萬人。針對資金問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向52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發放91筆優惠利率貸款25.637億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84%,協調國開行省分行向市縣應急貸款授信接近50億元。針對能源保障問題,強化煤炭產供銷動態監測,加強電力運行調度,提早預防復工復產后局部地區、高峰時段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目前骨干煤炭企業煤炭產量已經超過去年日均產量,能源供應平穩有序。針對產業鏈協同問題,協調重點企業上下游同步復工復產,保障了原輔材料正常生產供應。
同時,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復工復產工作精準度。通過企業電力大數據監測復工率和達產率,增強了數據的精準性;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分析全省2萬多輛貨車運輸時長里程,在全國率先編制發布“物流復工指數”,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其作為典型經驗印發各地交流推廣,交通運輸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借鑒應用到了全國物流指數監測工作。
有序精準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重點項目建設
李迎偉表示,盡管隨著各地各部門抓復工復產的力度持續增強、政策不斷完善,運輸、用工等矛盾正在有效緩解,但由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二者之間的責任約束不對等、工作力度不均衡,復工復產仍然面臨不少制約,突出反映在“兩緊兩難”:即口罩等防護物資尤為緊缺、企業用工短期較為緊張、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困難、生活性服務業配套困難。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加快打通各個環節“堵點”,有序精準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五個著力”。一是著力提升口罩保障供應能力。綜合運用設備購置獎勵、財政金融政策支持等手段,一手抓挖潛,一手抓新建,加快擴大口罩產能,盡最大努力滿足企業需要。
二是著力解除返崗人員的不合理限制??s小作戰單元,在加強社區和企業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便利人員流動,強化健康申報證明制度落實,擴大省際互認范圍,解決人員在家、到崗“兩頭重復隔離”問題。
三是著力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按照“四個一批”的要求,立即開工一批、如期建成一批、加快前期一批、提前謀劃一批,集中配置要素資源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更加有力有效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四是著力推進重點產業鏈協同復工。組織各地以省轄市為單位,梳理本地的重點產業鏈圖譜和關聯配套企業清單,建立市縣政府領導為“鏈長”的推進機制,以龍頭骨干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復工復產。
五是著力指導個體工商戶恢復正常營業。及時引導個體工商戶分類分批、安全有序恢復營業,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總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我們將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服務落實,確保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抓細抓實抓到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頂壓前行攻堅戰“兩場硬仗”。(記者 阮海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