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美國、越南、新加坡等 6個國家與新冠的共存之路

來源:晚點LatePost時間:2022-12-08 13:56:23

2022 年 2 月 1 日,農歷新年,新加坡推出與新冠病毒 “共存計劃” 已近半年,但人們并沒有迎來一個無拘無束的節日。新加坡衛生部依舊限制餐廳堂食每桌不得超過五人,并根據感染情況,延后了夜總會、KTV 等娛樂場所恢復營業的計劃。

那時候 90% 以上的新加坡居民接種了新冠疫苗,面對的病毒也是致病性降低的奧密克戎,絕大部份感染者無癥狀。等到新加坡真正意義上放開、人們的生活基本恢復到疫情前,已是 “共存計劃” 推出一年后。

今年 8 月 29 日,新加坡衛生部宣布當地進入了更安全的階段,除了公共交通等有限場景外,不再強制居民佩戴口罩;接種疫苗的入境者也不再需要做檢測 [1]。

在日常討論里,一個政府應對新冠病毒傳播的政策常常被簡化為兩個極端二選一,但現實往往是各國政府在封控和放開之間尋找平衡點,一步步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共存。

如何通向共存,決定了數億人的命運。我們選擇了英國、美國、越南、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這六個國家的研究論文、政策調整、統計數據等,看這三年期間它們的疫情應對,以及影響。

94% 的美國人感染過新冠病毒,靠感染和疫苗共同建立防護能力

謹慎和反復貫穿大多數國家政府應對新冠病毒的過程,即便被宣傳為 “躺平” 代表的英國,在新冠疫情暴發后也經歷了三輪收縮與開放。

三年下來,大多數國家逐漸放松了管控,民眾在疫苗和感染之間建立了對新冠病毒的防御能力。根據航空票價對比網站 FareCompare 統計,目前全球只剩 10 多個國家要求公民在部份公共場合戴口罩。

根據哈佛、耶魯和斯坦福三所高校的公衛學院的研究,到今年 11 月,美國全民有 94.2% 曾感染過新冠病毒,實現了 “群體免疫”。按照測算,如果一個人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加強接種疫苗(打三針),相比沒有打過疫苗也沒被感染過的普通人,患重癥的可能性減少95% [2]。

通向群體免疫必然要付出經濟和生命的代價,但在不同階段做選擇,將決定代價有多少。

2020 年 1 月至今年 12 月,相對于新冠病毒流行前的五年平均值,美國死亡人數增加了 128 萬——所謂 “超額死亡”,世衛組織判斷新冠死亡的主要數據。跟往年相比,每 10 萬個美國人里多 377 人死亡。美國的醫療基礎設施和醫療開支都是全球領先,但平均死亡人數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美國疾控中心(CDC)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今年宣布團隊大規模改組,“過去 75 年,CDC 和公共衛生部門一直在為新冠病毒這樣的情況做準備。但在重大時刻,我們表現完全沒有達到預期。”

人口 2500 萬以上、且有可靠數據的國家里,超額死亡率最低的是澳大利亞,每 10 萬人死亡 84 人,比美國少了約八成。人口 1 億以上的國家里,日本最低,每 10 萬人死亡 93 人,只有美國的 1/4。

死亡不只是數字,但數量依然有顯著差別。韓國過去三年超額死亡總數低于癌癥、心臟病、肺炎、心腦血管疾病這四類成因,略高于自殺。而俄羅斯的數字數倍于其他死因。

拖到有序開放,靠信任和清晰的計劃

2020 年初,新冠病毒剛在全球傳播時,各國都不同程度啟用了封控措施——這是人類應對瘟疫最古老的方法。區別在于有些國家封控成功,有些還沒來得及封控,病毒就已經大規模傳播。

英國國會下議院事后的調查報告批評了英國政府的疫情應對方法,稱英國政府過早對 “封控” 絕望,選擇 “拖延” 策略——不再阻止感染,但拖慢感染速度讓民眾實現 “群體免疫” [3]。

“英國政府檢測能力有限、沒有把握能研發出疫苗,并且認為公眾不愿接受長期封鎖,判斷病毒大規模感染直至群體免疫不可避免。” 報告認為,英國和大部分歐洲和北美國家一樣,早期錯誤地采取這種 “宿命論” 的方法,沒有像許多東亞和東南亞國家那樣,以果斷而堅決的手段阻止病毒傳播。

美國的問題類似,美國非虛構作家邁克爾·劉易斯著書《The Premonition》(“征兆”)記錄了美國政府 2020 年應對新冠的失敗。他將問題歸咎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一個本該在疫情暴發時統領全局的機構將政治凌駕于科學之上,不愿在疫情初期宣布嚴格管制措施,讓各州政府各自為戰。再加上 CDC 準備的核酸檢測工具失效、口罩甚至長棉簽儲備不足,讓美國失去了在初期控制問題的最佳時機。

雖然都沒能在前期控制住疫情,但大暴發之后的調整也會影響結果。英國在 2020 年 3 月宣布封控,93 歲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發表全國視頻講話,鼓勵國民居家,之后又在視頻中公開接種疫苗。三年間,英國又根據病毒傳播和疫苗接種情況兩次放開、收緊,最終超額死亡的人口比例比美國低了大約 1/4。

一份韓國高校的研究將東西方模式的差異歸結為文化差距,認為歐美國家民眾更看重自由選擇,反對強制佩戴口罩、拒絕接種苗 [4]。美國多家媒體報道了疫情管控期間,各地警察不積極執行州政府頒布的口罩令。幫民眾疫苗接種的美國消防隊員也有不少抵制強制接種,一位華盛頓州的消防員地區工會主席接受采訪說,“我們支持疫苗、也支持公共安全,我們只是反對強制執行。” [5]

在一開始就控制住病毒傳播的是被英國議會報告稱為 “果斷而堅決” 的東方模式。不只是中國,新加坡、越南、韓國、澳大利亞等地都在疫情暴發之初啟動嚴格管制,暫停大部分經濟活動、追蹤并隔離感染者。為了讓國民少一些動力逃避隔離,韓國政府還會發放每人每天數萬元韓幣(數百元人民幣)的隔離補貼。

作為政體和英國類似的英聯邦成員國,澳大利亞隨時根據疫情變化封控城市、切斷跨洲和跨城旅行。墨爾本市一度封鎖 200 多天,最嚴的時候居民每日只能出門 1 小時、不超過 3 英里、晚間嚴禁外出。

《柳葉刀》今年 4 月發布的一篇論文研究了 177 個國家對抗新冠病毒的得失,發現一個國家人與人、民眾與政府的信任越高,防疫措施越能得到支持、疫苗接種率會更高 [6]。

成功的管控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代價,無法永遠持續。據新加坡貿工部統計,2020 年新加坡嚴格封控了兩個月,經濟損失約 110 億美元(748 億元人民幣)。經濟學家估算,澳大利亞封控悉尼區域,每周會損失 10 億澳元(約 48 億元人民幣)。越南嚴格封鎖胡志明市,導致 2021 年三季度 GDP 同比下跌 6%。

2021 年下半年開始,疫苗接種率提高,原本采取嚴格封控的國家大多都主動或被動調整策略,嘗試與病毒共存。宣布放松管制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電視講話說,政府 “必須衡量嚴格的防疫措施對企業和經濟的沖擊,以及對孩童學習或是年輕人、家庭和社群之間的互動交流造成的影響。”

新加坡 2021 年 8 月提出共存方案,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進一步放松新冠檢測、人群聚集和入境限制:

“預備階段”,接種疫苗、繼續封控;

疫苗接種率達到 70% 、感染不暴發,進入 “過渡階段 A”;

疫苗接種率達到 80%、情況穩定,醫療系統沒有壓力,進入 “過渡階段 B”;

情況穩定后考慮進入到 “對新冠有抵抗力的階段”,與新冠共存。

盡可能多地讓老年人打疫苗,是安全開放的前提

越南也是東方模式的代表,新冠早期,病毒一旦有大范圍傳播趨勢,越南政府就迅速封鎖一片區域,關停餐廳等商業場所,大范圍核酸檢測。

封控效果好的一個結果是,大多數居民沒有切實感受到新冠病毒帶來的威脅,可能不愿接種疫苗,而且國家也沒有充足的動力推動疫苗接種。到 2021 年 7 月初,越南完全接種疫苗的人還不足 0.3%,這時美國和英國都超過了 50%。

此時,致病能力比原始毒株更強的德爾塔毒株在胡志明市擴散開來。為了盡可能遏制病毒,越南政府甚至調動軍隊入城戒嚴,禁止民眾在下午 6 點后外出??山Y果并不理想,之后兩個月, 越南新冠病死率長期維持在 3% 以上。與此同時,越南三季度 GDP 同比下跌 6%。

越南政府在 10 月頒布第 128 號決議,將防疫政策從 “嚴格防疫” 轉為 “安全適應、靈活、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如何應對疫情的決策權交給各個省份,當地官員可以根據疫情狀況、疫苗接種率和救助新冠感染者的資源等因素自主決定。

之后,越南不再及時公布死亡數據?!督洕鷮W人》根據人類死亡數據庫(Human Mortality Database)、世界死亡數據(World Mortality Dataset)等數據綜合推算,越南新冠期間累積超額死亡人數占人口比例至少比韓國高出一倍,甚至可能超過英國。

一般認為,一個國家或區域疫苗接種率達到 70% 就可以達到群體免疫,阻斷傳染病傳播。免疫學博士尤拉·比斯(Eula Biss)在《免疫》一書中寫道,應當先讓青壯年接種疫苗,他們較少出現不良反應,打了疫苗可以阻斷病毒傳播,從而保護免疫力弱的人——比如年長者、幼兒或者孕婦。

2021 年上半年,拿到疫苗的國家幾乎都在推動居民接種,寄希望于早點達到群體免疫。但到了那年年中,德爾塔毒株流行,完全接種疫苗的人也會被感染,不再能徹底阻斷病毒傳播。疫苗的作用變成了減少感染者患重癥或死亡。

接種疫苗的邏輯開始發生變化,需要盡可能多的人接種疫苗,特別是讓免疫力弱的老年人接種。同期開始考慮從封控轉向共存的國家,幾乎都將封控放開程度與高疫苗接種率掛鉤。

新加坡 2021 年 8 月提出共存方案,70% 接種率是行動的起點。類似的,2021 年 10 月開始推進共存的澳大利亞,也將共存的第一個疫苗接種率目標設定為 70%。

德爾塔毒株大流行之后,越南政府同時與全球 90 多個國家聯系購買疫苗,并推出抵稅政策,號召企業和富人捐款買疫苗。再加上身邊發生的大批傷亡,越南的疫苗接種率不到半年就從 0.3% 升至 70%。

許多國家通過強制措施,盡力推高疫苗接種率。澳大利亞規定,16 歲以上公民,沒有特殊情況,不完全接種疫苗不能進入餐廳、體育館、醫院等公共場所。韓國同樣給不接種疫苗的人大量的限制,年齡下限一度降低到 12 歲,并積極號召各種民間團隊一起推動疫苗接種。

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疫苗接種險,如果接種疫苗后身體出現問題,將賠付現金。到 2021 年底,新加坡政府為進一步推動民眾接種疫苗,只有接種過疫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才能得到免費治療。

關鍵詞: 6個國家與新冠的共存之路 老年人打疫苗 共存計劃 新加坡衛生部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是什么?世界上最兇猛動物前十名
下一篇:最后一頁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斗罗大陆肉奴怀孕系统,表妺好紧竟然流水了在线观看,色婷婷五月综合中文字幕